读书陶冶情操,雕刻灵魂。为抗击疫情,充实教师“宅”家生活,新城二小从今日起将在线上开展“阅读分享线上接力”系列活动。
此次线上阅读分享接力系列活动,围绕“阅读、悦读”理念,打造“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品牌,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让老师们在读书中明理,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文化素养。
《追风筝的人》
分享教师:吴岚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的一句话感动了万千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以四十年前的阿富汗为背景,用清淡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心碎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爸爸是普什图人,一名法官的儿子,成功的地毯商人。哈桑,哈扎拉人,一个兔唇男孩,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游戏。
每年的冬天,喀布尔的各个城区都会举办风筝比赛,阿富汗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作者这样形容:“如果你是生活在喀布尔的孩子,那么比赛那天,无疑是这个寒冷的季节最令人兴奋的时候。在喀布尔,斗风筝跟上战场有点像。”阿米尔和哈桑都是出色的“风筝斗士”。爸爸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爸爸并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辛汗成了阿米尔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达乌德·汗等发动政变,在阿富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在阿富汗全民族的风筝大赛上,没有种族歧视,大家遵守着古老的比赛规则,最后一个能斗风筝到最后,并能拾到最后一个斗下来风筝的人那会是一种荣耀。风筝大赛上,阿米尔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去追那个被隔断线的风筝。阿米尔说:“哈桑,你怎么知道风筝在那里落下呢?”哈桑自信地说道:“阿米尔少爷,我就是知道。”憨憨的面庞透着一股傻气,却很坚毅。并且高声说着:“阿米尔少爷,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追风筝的过程中哈桑遭到了其他富家少爷的欺辱,然而阿米尔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不得不与父亲背井离乡,几经辗转来到了美国。多年之后,阿米尔从父亲的朋友拉辛处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多年的愧疚涌上心头。
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虽然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儿时玩伴、朋友已经随着断线的风筝远去了,但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推荐理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它可能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可能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真善美,还可能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会为了它奋进全身的力量,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追风筝的人。你心中的风筝是什么呢,也许读完此书,你就有了自己的见解。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